文创学术月 | 第三期 加强“四位一体”的博物馆传播利用体系建设

发布者:文创学院发布时间:2022-05-09浏览次数:10


文创学术月

     走近历史文物,感受文博魅力。58日,我校文化创意产业学院组织学生聆听文创学术月系列讲座第三场,由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主办的专题讲座。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、中国科协专家库专家陆建松主讲,分析我国博物馆收藏、研究、阐释和传播利用四者关系及其存在问题。

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

讲博物馆传播利用体系建设

  

主讲人

简介


    陆建松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、博士生导师、博士后流动站站长,国务院学位办全国文博专业研究生教指委秘书长,教育部、科技部、国家文物局、中国科协专家库专家。担任《中国博物馆》、《东南文化》等杂志编委。出版《博物馆展览策划:理念与实务》、《博物馆建造及展览工程管理》等著作4部,发表论文150余篇,主持18个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,3次获省部级奖,2次获时任中央常委批示。

“四位一体、前后贯通”

跟随陈建松研究员的脚步

了解博物馆的完整体系

讲座

内容

    陆建松教授提到,在过去七八年里,我国博物馆在让文物活起来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,但仍存在文物合理利用不足、文物不能活起来的问题。根本原因是我国博物馆缺乏文物价值传播利用体系的有力支撑。

博物馆收藏,研究,阐述和传播利用的关系

    收藏是博物馆一切业务的物质基础,没有收藏,博物馆的其他业务都无法开展;研究是博物馆传播利用的前提,最终服务博物馆知识传播和公共教育的使命;阐释是博物馆传播利用的关键,是文物研究成果与博物馆利用手段之间的重要衔接;传播利用是博物馆经营的目的,事关博物馆使命的达成与经营目标的实现;四者是一体的,都是博物馆传播利用体系链上的四个链键,缺一不可。文物标本的收藏、研究和阐释要以传播利用为导向,服从和服务于传播利用的需要。

博物馆收藏,研究,阐释和传播利用存在的问题

  在收藏方面,我国博物馆藏品体系存在普遍薄弱的问题,不系统,不完整,不丰富,难以有效支撑其研究和传播利用;在研究方面,我国博物馆的文物研究往往与传播利用脱节,文物研究多停留在传统器物学和考古学范畴,难以对传播利用构成强有力的学术支撑;在阐释方面,我国博物馆不够重视文化研究成果的阐述转化,也普遍缺乏内容策划与编剧的能力,未能将文物资源成功转化为人民群众所喜欢的精神文化产品;在传播利用方面,无论是对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的运用,仍然缺乏创新,难以吸引和感动观众。

加强四位一体的博物馆传播利用体系建设

    我国博物馆文物合理利用不足,不单纯是传播利用端的问题,要让文物火起来,广泛传播文物蕴含的内涵与价值,就必须以传播利用这一“结果”为导向,强化博物馆收藏体系建设和学术研究,强化研究成果向传播利用转化,开拓和创新传播利用的方式,加强收藏、研究、阐述和传播利用“四位一体、前后贯通”的博物馆传播利用体系建设。

漫漫五千年为我们留下了

灿若星河的文明成果

作为文明成果之一的博物馆

容纳着历史的沉淀

传递着文物的价值

博物馆

让文化、艺术与文物

永远“活”在当下

也拉近了

我们与文物之间的距离

让我们享受到了文化的盛宴

下期

预告

(第四期)

  

  

(第五期)

6期至第7期讲座内容:

《大学博物馆发展路径思考》、《广告理想与创意传播》,更多精彩,敬请期待!

直播回放|陆建松:加强“四位一体”的博物馆传播利用体系建设

部分图文|来自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